Monday, February 9, 2009

我国该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稳定金融市场和刺激全球经济需要全球政治领导人在2009年进行空前的协调。如果未能以这种方式协调,将减缓复苏,降低各国政府正在酝酿或执行的财政刺激方案的总体效果。更糟糕的是,单独行动可能会逐渐导致“以邻为壑”的政策,这将会加速而不是缓解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至少需要2%,即1.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以抵御经济危机的最严重影响。在经济理论上,如果信心动摇导致去杠杆化螺旋式激增、资产价值不断下降、收入日益下降和失业率日益上升,需要的资金可能会远远大于上述数字。

我国政府已通过货币政策和宣布重大财政刺激方案,采取了某些行动。而真相是,大部分举措效应不会在2009年到位,而是要等到随后的几年。而且, 已宣布的一些财政刺激举措是重复声明,老调重谈,因此不太可能对保持增长有任何额外效果。同时,单靠我国所实施的举措,其实不会取得跟国际集体协调行动将带来的收益。

这些收益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这种收益是真实的和心理上的。一国的刺激举措产生的效果蔓延至他们的贸易伙伴,产生额外的推动作用;协调还将在降低外汇和债券市场波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波动可能是未协调政策预期之外的效果。

第二,协调是对“以邻为壑”政策的重要防范。目前,我们已开始看到令人担忧的保护主义抬头迹象,各国关税水平一直 在逐步爬升。即使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协定中也存在着提高关税的余地。如果所有国家将他们的关税水平提高至约束税率(与WTO协定中规定的最高水平一 致),中高收入国家的出口商可能面临两倍于目前水平的关税。此外,完成多哈回合谈判仍是一项挑战——谈判缺乏进展表明全球政治意愿的持续失败。

第三,国际协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此次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影响。他们没有制造危机,却遭受严重打击。发达经济体中的全球衰退削弱了新兴国家的 出口机会。另外,金融危机限制了信贷流动——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息差已明显扩大,意味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将难以为他们现存的赤字融资,更不用说出台发达国家所 酝酿的那种财政刺激方案。2007年,多边发展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总额为410亿美元。多边发展银行需要全面大幅增加贷款,就像世界银行(World Bank)近期决定将贷款总额扩大4倍。必须增加援助,扩大货币互换安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须扩大短期流动性安排的范围。

采取协调行动的第四个理由是,此次危机提供了空前的机会:将促进2009年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短期刺激需求,与提升全球生产率增长和加速低碳经济转型的长期需求结合起来。

推动全球对此次危机做出响应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好消息是,20国集团(G20)峰会(去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并将于今年4月在伦敦举行)将创 建一个有效协调行动的机制——首次将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联系在一起,这代表着85%的国内生产总值(GDP)、80%的全球贸易和全球三分之二的 人口。

在接下来的这一阶段,除了20国集团中的各国政府的集体合作,虽然我国并不是G20成员国之一,不过我国可连同东盟(ASEAN)成员国政府计算出2009年必需的财政刺激金额,以抵消预期中的私营经济收缩以及对失业率的相应影响;我国政府还需要就平衡短期和长期经济需求的最佳刺激政策,并与他国协调执行这些举措,同时制定中期退出策略,以确保此次危机之后不会陷入长期通胀。

所有这些举措都必须由各国政府进行空前的协调。如果政府未能做到,后果将非常严重;如果政府接受了挑战,不仅能够降低长期失业带来的影响,还将形成一种新的经济治理模式,全球化的基本推动力一直在呼唤这种模式的诞生。

Friday, February 6, 2009

2009年全球经济:寒冬能否孕育望复苏

2009年世界经济能否复苏取决于:-
1)美国的对策是否足够"大胆"
2)欧洲能否解决内部分歧
3)中国能否遏制经济增长放缓势头
4)各国是否进行充分的全球经济合作,而不是相互设置贸易壁垒

美国的对策是否足够"大胆"?
奥巴马的承诺没有问题,奥巴马的对策至少部分仿效了1932年大萧条顶峰时期 Franklin D. Roosevelt"不断大胆实验"的著名呼吁。奥巴马身边聚集了一流 的经济学家团队,这样可以确保他不做任何傻事。但美国的情况如此特殊,以至于他需要愿意尝试从未测试过的全新理念的人做他的顾问---换句话讲,必须勇于 进行罗斯福式的尝试。
具体来讲,他需要跨越凯恩斯财政刺激政策的障碍,解决处在目前危机根源的经济信心问题。到目前为止,信心恢复措施仍只限于金融市场,手段有公共担保、流动性支持和注资。
可对解雇忧心忡忡的工人不大可能放心消费,不管财政刺激把多少钱放进了他们的口袋里。正如银行囤积现金一样,家庭也在试图通过增加储蓄保住现有的财富。因此解决方案中必须有直接针对就业的政策。
欧洲能否解决内部分歧?
这本来应该是欧洲的机遇。归根结底,这次危机发端于美国,并导致美国政策主要解决其国内问题,从而为其他国家在全球扮演领导角色提供了机遇。但危机却反而彰显了欧洲内部的深刻分歧--它存在于从金融监管到必要对策等形形色色的领域。
德国一直在拖财政刺激政策的后腿,阻挠本该成为全球财政行动计划第二条腿的重要对策付诸实施。如果欧洲想在全球舞台上劲往一处使,就必须就行动目标更多地 达成一致,同时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哎,目前人们能够指望的最佳状态就是欧洲不要破坏就连一向捍卫正统财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认为绝对必要的全球财政刺激 计划。
尽管美国政策不力是经济领域最大的风险,但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可能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更深更持久的印迹。
无论中国如何应对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后世子孙都将记住2009年,这不是因为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而是因为这场危机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变化。
中国能否遏制经济增长放缓势头 & 各国是否进行充分的全球经济合作,而不是相互设置 贸易壁垒?
国内需求居首位的时候,全球经济合作必然要遭受损失。但贸易和金融领域保护主义的成本在目前这样的时刻尤其可怕。国家为保护国内就业强加的贸易壁垒进一步 恶化了大萧条的经济局势。设置贸易壁垒这次也将成为一种诱惑。而银行--无论表面上是不是国有--都将受到优先照顾国内借款人的压力。
到目前为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危机中重新焕发了活力,它设立了市场迫切需要的短期借贷机制,如果新兴市场所承受的压力加大,则必须拓展这样一种短期借贷 机制。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却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了毫不相关的多哈谈判。世贸组织本应在监管和执行20国峰会不提高贸易壁垒的承诺上投入主要精力。
决策者需要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将"市场与政府"或"民族国家与全球化"这样无效的二分法彻底放弃。他们需要正视国家法律和国际市场无法分割--同时也相互需要的现实。他们采取的行动越切合实际、越有创造力,世界经济就能够越快恢复。